商業信譽體系認證即由獨立第三方的評級機構,按照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采取科學評級方法和合理、規范的評級程序,對企業管理能力、經濟償付能力和營運能力等多方面進行科學,所以,一旦經過該不僅可獲得扶持以及招商、投資 銀行一個可靠的"通行證”,且還可幫助企業提升品牌價值與品牌競爭力。商業信譽認證證書的取得可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取得消費者信賴,得到供應商的支持,對于招投標是有利的資質證書。
商業信用報告以共享信息為核心,公開信息為補充,通過授權查詢的方式,提供給各類小微機構,充分反映企業主體活動情況,與人行企業征信報告形成錯位補充。商業信譽認證證書可通過配合信用報告的方式取得供應商的信賴,應對招投標項目有良好的加分優勢。

商業信譽體系測評認證申報基本條件:
1.依法登記注冊的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
2.成立已滿三個會計年度,近三年均有主營業務收入,企業處于持續經營狀態;
3.近三年在政I府有關部門的信用記錄中無嚴重失信違法行為,無嚴重行政處罰;
4.近三年無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或大面積的用戶投訴。
進行商業信譽認證所需資料:
1、商業信譽認證合同、認證申請書;
2、程序文件、質量手冊;
3、法定代表人承諾書;
4、企業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
5、組織已經識別的與自身相關的關鍵誠信要素清單。
商業信譽認證證書的查詢平臺:
1、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2、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認證機構
供應商的商業信譽認證:
如果研發、質量、采購等部門缺乏溝通,在選擇供應商時會有不同見解,造成商務和技術相互獨立。

通常情況下,供應商認證應該由采購(或專門的資源開發)部門負責,并由技術、質量等部門共同完成。采購人員重點供應商的價格、供貨周期、生產能力和規模、產品種類、財務狀況;技術人員供應商的技術支持能力、研究開發能力;質量部門則注重供應商的產品質量、質量體系等等。
對供應商的認證不可能涉及到管理的每個方面,以下各點是在具體審核中容易控制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1、質量體系審核是否實施體系。
質量保證:
1)供應商控制缺陷的方法。
2)供應商內部審核體系是否有效運行。
3)供應商是否實施了有效的質量工具。
4)產品可靠性控制。
文件控制:文件控制的流程是否存在,控制如何。
檢驗方面:如何進行缺陷識別、記錄、分析等;是否有預防措施、統計學過程控制;設備的校準是否處于受控狀態。
2、技術審核
是否有足夠的開發能力;研究開發投入的比例;設備是否先進;應用是否全面;生產中是否有統計過程控制(SPC);對于關鍵環節來說,Cpk是否大于1.5等等。
3、客戶服務能力審核
是否執行ESI,與客戶一起制定技術開發藍圖。
商業信譽認證標準規定,當實施商業信譽認證體系時,組織的管理者應確保其商業信譽認證體系能夠推動和促進持續的質量改進。商業信譽認證改進包括產品質量改進和工作質量改進。爭取使顧客滿意和實現持續的商業信譽認證改進應是組織各級管理者追求的永恒目標。沒有質量改進的商業信譽認證體系只能維持質量。質量改進旨在提高商業信譽認證。質量改進通過改進過程來實現,是一種以追求更高的過程效益和效率為目標。